首页 资讯 查看内容

贵州省加快构建乡村特色产业协同发展新格局

2023-08-22 09:43:19

来源: 新华网

“串珠成链”聚合力 “接二连三”绘新景

——我省加快构建乡村特色产业协同发展新格局

一产培优,推广标准化种植;二产变强,推进初加工和精深加工;三产壮大,书写融合发展文章……当下,贵州乡村特色产业发展正在从发展产品向发展产业转变,从发展一产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转变,一幅乡村特色产业协同发展的“工笔画”愈加清晰。


【资料图】

省委十三届三次全会提出,加快乡村特色产业全产业链、全价值链建设,积极发展农产品产地初加工,统筹产地、销地和园区布局,逐步形成生产与加工、产品与市场、企业与农户协同发展新格局。

这片土地上的万千农户,正和家庭农场、合作社、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一起,汇聚合力,守好“粮仓”、种好“菜园”,通过做足“土特产”文章,推动农业“接二连三”,化资源优势为产业优势,变产业优势为发展胜势,以协同发展为建设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强省注入澎湃动能。

前端强根基:“站稳脚跟”,增添强农动能

返乡创业数年后,镇宁自治县六马镇双许村“新农人”杨泽顺说,自己当初走对路了。

2019年,杨泽顺一头扎进双许村开启蜂糖李种植。在当地农业农村部门农技人员的指导下,他苦学技术,一改传统粗放种植管理方式,精心打造示范园,推广现代果园管理技术。4年时间过去,乡亲们纷纷感叹:“有文化的年轻人,种得好,卖得好。”

放眼全省,都匀毛尖、遵义朝天椒、兴仁薏仁米、大方天麻、镇宁蜂糖李的纷纷走红,都离不开产业链前端做“文章”。种植、采摘、分拣、包装,每一个环节都制定严格标准,打造出一个个质量上乘、品质稳定的特色产业。

贵州辣椒,香橙烯、柠檬烯含量高;贵州牛肉,氨基酸含量高,肉质鲜美;贵州茶冲泡的茶水,渗出物高于国家标准;“维C之王”刺梨、“李中精品”蜂糖李、“黔地灵草”天麻等,在全国同类产品中具有较强竞争力……一山有四季、十里不同天的气候,丰富的土壤有机质和生物多样性,多重优势叠加造就了贵州丰富的品种资源和不可复制的特色农产品,这是贵州发展乡村特色产业的比较优势和底气所在。

贵州各地积极作为,助力农产品在市场浪潮中“站稳脚跟”,围绕种植养殖环节下足功夫,通过科学规划、技术创新、示范推广等方式,奋力实现数量质量双提升。贵州是红托竹荪、冬荪、松乳菇、牛肝菌、羊肚菌、灵芝等珍稀食药用菌的重要产地,来自茂林之中的珍品美味正俘获越来越多消费者的味蕾;“修文猕猴桃”品牌价值超亿元,目前,修文县已发展到万亩,单县种植面积居贵州省第一、全国第三;黔东南小香鸡快速进入全国各地知名商场超市、餐饮门店和寻常百姓家,为广大养殖户闯出一条致富路。

让“米袋子”“菜篮子”“果盘子”装上更多优质农产品,贵州优质特色农产品正走出一条优质、高产、高效发展之路,激活乡村特色产业发展潜力,把特色资源转化为致富一方的特色产业。

中端畅流通:“链上生金”,打通上游下游

蓝莓采摘季接近尾声,但“农头工尾”的好戏才刚刚上演。8月9日,位于凯里市三棵树镇的贵州凯缘春酒业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,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浓浓的酒香,该公司副总经理游建勇正例行检查一台台酿酒设备的运行状况。

“从一颗蓝莓到一瓶蓝莓红酒,历经10多道酿造工序,前后需要花费7个多月。”游建勇告诉记者,该公司年产发酵型蓝莓红酒达1000吨、年总产值约6000万元,畅销粤港澳大湾区。

蓝莓是凯里市县域特色优势农业主导产业,以碧波镇为核心产区。目前,该市已建成蓝莓基地万亩,其中已挂果面积万亩。贵州蓝美食品等多家龙头企业汇聚于此,围绕精深加工提升附加值,蓝莓果酒、蓝莓果汁、蓝莓酵素等系列蓝莓产品相继投放市场,蓝莓全产业链产值逐年攀升。

农产品加工流通业,一头连着田间地头,一头连着消费者餐桌,日益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,带动农民“接二连三”增收致富,助力乡村产业振兴。

世界辣椒看中国,中国辣椒看遵义。重庆德庄公司对外发展的第一个精深加工基地落户遵义市新蒲新区,一包包以遵义辣椒为原料的火锅底料,端上无数市民的餐桌;“老干妈”“贵三红”“南山婆”等贵州辣椒产业的龙头企业通过订单式采购,助推遵义辣椒优势特色产业茁壮成长……2023年,遵义市辣椒种植面积达200万亩,预计辣椒产量将达280万吨,综合产值将达114亿元。红辣椒鼓起钱袋子,也映红了农户的好日子。

贵州山地资源丰富,如何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,促进农产品就地加工转化、增值增效。贵州合理布局、建好用好现代农业产业园,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流通业,打造从田间到餐桌的全产业链条,“贵品出山”的同时,更多的产业增加值留在了乡村,让更多农户鼓起腰包。

后端拓市场:“香飘四海”,品牌价值倍增

5月11日,《贵州省农业品牌(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)目录》发布,详列了贵州省80个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,涵盖茶叶、刺梨、中药材、水果、蔬菜、辣椒、食用菌、粮油、牛羊、生猪、家禽、渔业、特色林业及其他等14个类别。

近年来,贵州立足优质资源禀赋,念好“山字经”,种好“摇钱树”,打好“特色牌”,布局6个千亿级农业支柱产业,辣椒、刺梨、蓝莓、李子等产业规模全国第一,茶园、蔬菜、食用菌种植面积位列全国前列。2022年全省农产品销售额突破1380亿元,品牌效应初具规模。

今年4月,第三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期间,湄潭翠芽、遵义红茶、黄果树三碗粉、酸食、辣椒酱、民族服装等“土特产”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。

8月16日,在上海世博展览馆举办的第23届上海国际食品和饮料展览会上,贵州主题展黔菜专区的辣椒酱、酸汤鱼、牛肉粉等“贵州味道”十分抢手,不少展位上的“土特产”很快销售一空。

为拓宽农副产品销售渠道,贵州用好线上、线下这两张“网”。今年以来,贵州利用抖音等新媒体平台设置“贵品推荐官”“我为贵州农产品打call”等话题,品牌传播量分别超亿、亿人次;构建贵州省电商平台“一码贵州”线上选品中心,支持600余家品牌主体入驻,设立“贵州品牌农产品展销专区”,供品牌渠道直采;指导12家企业28个产品取得“圳品”认证,推动更多农产品进入粤港澳大湾区市场。

贵州乡村特色产业协同发展的新格局正在形成,乡村特色产业正促进农民持续增收,让农民更多更好地分享产业发展红利。根据我省统计部门公布的数据,今年上半年,全省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亿元,比上年同期增长%。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456元,名义增长%。(记者 向淳)

关键词:

最新新闻
回顶部